NEWS INFORMATION
MEDICAL DEVICE INDUSTRY DYNAMICS
01/26
2019
2019年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我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吳皓教授領銜團隊完成的《基于聽覺保存與重建關鍵技術的聽神經瘤治療策略及應用》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主要完成人:吳皓、張力偉、鐘平、汪照炎、楊軍、張治華、賈歡、鄒靜、黃琦、袁亦金?!? 聽神經瘤是顱底橋小腦角區最常見的良性腫瘤,約占該區腫瘤的80%~90%,常見癥狀有聽力下降、...
01/27
內耳是產生聽覺和維持平衡的重要器官,其腔內充滿兩種液體,即內淋巴液和外淋巴液。內淋巴液的離子和壓力穩定是內耳進行正常生理活動的保證,其異常是導致感音神經性耳聾和誘發梅尼埃病的直接原因。但由于內淋巴液體積微小且被被機體最堅硬的骨(巖骨)所包埋,過去一直不能被直接顯示。磁共振成像(MRI)可以顯示液體,但是,不能區分內、外淋巴液。我們用新穎超順磁鐵納米顆粒(superparamagnet...
梅尼埃病是由于多種原因誘發的內淋巴積水導致的反復發作的急性眩暈和波動性聽力減退,是引起復發性眩暈的最常見原因(圖1)。鄒靜等發現用磁共振成像能夠在體觀測試驗性內淋巴積水為臨床客觀診斷梅尼埃病提供了依據 1。梅尼埃病的發病率大約為50-500/100000,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工作能力。目前認為其可能的病因是病毒感染、免疫損傷、炎癥、缺血再灌流等,治療包括藥物(糖皮質激素、抗炎、抗...
經過中耳向內耳投放藥物治療感音神經耳聾等內耳疾病由于高度選擇性的低用藥劑量可以明顯減少全身副作用,納米藥物載體由于具有可控性以及靶向性可以進一步提高常規藥物的治療效果。鄒靜等通過歐盟課題納米耳(NMP4-CT-2006-026556)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Ras GTPases 調控耳蝸血-內淋巴屏障結構蛋白與p-糖蛋白的分子機制(81170914/H1304)等課題研究,將不同納...
歸功于CT在耳科的應用,Minor等于1998年報道了以聲音和壓力誘導的眩暈為主要癥狀的上半規管裂綜合癥,并且通過顱中窩入路進行上半規管填塞獲得了治療效果(Minor et al., 1998)。經過15年發展歷程,目前對該病的診斷已經成熟,顳骨高分辨CT仍然是診斷上半規管裂的金標準,用3D fast imaging employing a steady-state acquisiti...
耳聾的發生率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升高,60歲以上者為29% (1),70歲以上者60% (2; 3),80歲以上者高達90% (1-3)。耳聾導致了老年人的社會孤立、認知能力受損、生活質量降低,且增加了醫療負擔。隨著我國逐漸步入老年社會,這將變成一個日趨嚴重的問題。不過,人工耳蝸植入可顯著提高雙側重度、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耳聾患者聽覺能力、生活質量,及可能的認知功能 (4; 5)。 ...
2018上海長海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術周暨五個國家級繼續醫學教育學習班于10月20日在上海隆重召開。氣氛熱烈的開幕式上,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同仁醫院黃志剛教授、上海長海醫院鐘海忠院長和大會主席鄭宏良分別作了熱情洋溢的致辭,預祝本次大會順利召開。 開幕式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黃志剛教授作了題為“喉癌微創治療(三十年回顧)”報告,和我們分享了同仁醫院近30年來喉癌患者...
前庭神經雪旺氏細胞瘤(又叫聽神經瘤)的“等待和掃描”管理及MRI平掃在隨訪中的價值 Jing Zou (鄒靜):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軍醫大學(原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全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上海。 Timo Hirvonen:赫爾辛基大學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芬蘭赫爾辛基 Journal of Otology 2017; 12(4): ...
人工耳蝸植入已經在全球廣泛開展,并發癥的發生率也越來越少,然而,術后早期感染性并發癥仍然時有發生 (1-4);晚期發生的耳部感染也有文獻報道 (5, 6)。其中腦膜炎和植入體感染屬于較為嚴重的情況 (2, 3, 6, 7)。雖然絕大部分植入體感染可通過使用抗生素而得到控制,但是,當抗生素無效時,其后果將會是災難性的,植入體也將會被廢棄 (2, 3)。更有甚者,即使抗生素控制了細菌感染,...
人工耳蝸植入是雙側重度和極重度耳聾患者的成熟治療方法(目前單側也可以做)。越來越多有明顯殘余聽力的患者適合接受人工耳蝸植入手術,促進了殘余聽力保護的研究。人工耳蝸植入手術聽力保護的重要性在于,其首先保證了耳蝸內的一些神經結構未被破壞,這就允許接受人工耳蝸植入的患者可能從將來的治療和/技術中受益,如果耳蝸的神經結構得到保護,將來包括器械、生物、或藥物在內的任何干預措施將會更加有效;其次...